而且他也明白,自己的主子对这个秦太监并没有什么好感,所以才会这样,让主子对自己的主子产生好感!其实如果不是秦小宝阻止,他早就让人进宫把自家的主子给请出来了。
秦小宝作为新嫁娘,这段日子过的很惨,大婚的三日,明珠以皇后娘娘要陪侍的理由,把秦小宝的三位如妻全部带到了宫中,半月未见。
明珠怀孕,她当然不能动,秦小宝总不能跟三房小妾在宫中鬼混!
于是,这几天家里就剩下了大玉儿一个人和他在一起,她很开心,但是秦蓁的父亲却很担心。
秦小宝忙起身,走到大厅门口,看到杨嗣昌,立刻躬身行礼,说道:“杨先生,秦某前来拜访,有失远迎。”
看到秦小宝,杨嗣昌更加放心了,他伸出一只手,做了一个请的手势,平静地说道:“我怎么会怪你,你怎么来了?”
秦小宝直站起来,微笑着说道:“杨先生,你家里的茶水很好,是不是也要邀请我一起喝一杯?”
其实杨嗣昌早就想来找秦小宝谈一谈,毕竟他也很想知道,那个小宦官究竟是怎么想的,只不过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。
杨嗣昌又添了一杯茶,一闻到茶香,就皱了皱眉,转头看向了秦小宝,显然是认为这样的好茶,还轮不到秦小宝来喝。
不过,茶都煮好了,也不好收回来。示意秦小宝进去后,他才平静地说道:“你说!秦大人,有什么事吗?”
“没事,就是听闻杨先生对我有意见,我想要知道原因。”
秦小宝倒没有藏着掖着,而是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,顿时,现场的气氛,一下子就剑拔弩张了。
杨嗣昌明显没有料到秦小宝会如此直白的询问,他微微一怔,有些语无伦次。
“哈哈!杨先生若是觉得难以启齿,不如在下来说一说,杨先生看看是真是假?”
说着,秦小宝先喝了一杯茶,赞叹了一句,才接着说道:“我是内侍,曾经劝说过皇上,废除了刑部尚书的阅红权,让刑部尚书不能插手政事,可是我还是要插手政事,这大概就是杨尚书恨我的最大理由,而且,我在辽东的时候,也犯了不少忌讳,所以杨先生才会看我不顺眼,本公说得对不对?”
杨嗣昌明显没有料到秦小宝会如此精准的判断,脱口而出:“公公您都已经知晓了,又何必来找我?”
“哈哈!秦某倒是有些奇怪,不知道杨公子可否告知,秦某到底犯下了什么危害国家的事情?”
“朕明白,朕与尔等文人憎憎,并非是朕如何如何,而仅仅是朕是个阉人,在尔等看来,宦官便是本宫里侍奉天子,魏忠贤之流固然有祸国殃民之嫌,但朕若与他相比,自当如此,朕自当不欲诛之。”
大明不是一个人的,而是大明的子民,想要让大明繁荣昌盛,还请杨先生多多包涵。”
“该说的都说了,我先走了!”
秦小宝说完,真的站了起来,往外走,路过老管家的时候,还冲着他微微一笑,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。
杨嗣昌站在原地,秦小宝的话语还在他的耳边回响,可以说,秦小宝的这句话,让他对秦小宝的形象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很多人都说秦小宝很霸道,可是如果她是霸道的,她会用这样的语气和一个讨厌她的人说话?
再说了,就像秦小宝说的,他到现在还没干过一桩好事,一桩一桩,一桩一桩,不都是一桩一桩的好事?要不是秦小宝,辽东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!
“大人,秦大人已经离开了。”
杨嗣昌这才反应过来,怔怔地望着他,说道:“你对秦小宝的看法如何?”
这位老管家是杨嗣昌的心腹,在杨嗣昌手下工作了很多年,算是他的心腹。
京城靠近辽东,商贾云集,借着他们,让他们了解辽东的生活,秦爷爷赶走了女真人之后,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了。”
“大人,这些事情我不懂,但是我却清楚,只要能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好,哪怕他是个阉人,也是个好官。”
这句话,让杨嗣昌心中一动。
前有东林党,后有魏忠贤,朝内作乱,大明朝堂可谓岌岌可危,若不是秦浔出面,后果不堪设想!
这种人,真要被排斥出朝堂?
这么一想,杨嗣昌的目光就开始模糊了。
从杨府出来,秦小宝也不回去了,也不进宫,就这么直奔西厂。
刚进大厅,胡久成就急匆匆的跑了过来,将刚刚得到的一封信递给了秦小宝。
这是一名守在门外的仆人传来的情报,将李待问等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详细地记载了下来。
从一开始,秦小宝就对李待问很是佩服,不管是人品还是办事的本事。
可是秦小宝却发现,这个老李同志,被自己任命为内阁大臣后,越来越嚣张,如今看来,他是要把秦小宝也给挤下去了。
难道他真的觉得,没有他,朝堂上就没有他了?
天色渐热,本来秦小宝是要前往金州的,不过如果朝廷那边没有准备妥当,自己在金州必定不得安宁。
将手中的报告往桌子上一扔,他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击着桌子。
“看样子,必须将这群不听话的家伙给遣散了,不过李待问也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方,我该如何说服他?”
李待问不像邵辅忠那么麻烦,算是一个不错的官员,秦小宝自然不会杀了他。
思索许久,秦小宝脸上才浮现一丝邪恶的笑容。
第二日清晨,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消息,说现在的宰相李待,询问李先生是不是同性恋,并且在先帝哀悼的时候,还和一位小白脸走得很近。
事实上,京师里的权贵子弟养妓|女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,就连那些无|耻的大臣,也觉得这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。
不过,这件事情只能在私底下说,绝对不能拿到明面上来,特别是李待问这种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其实李待问是否如此无人知晓,不过散播流言向来是一种很好的习性,特别是那些平日里根本不会提及的人。